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科普教育» 科普之窗

科普惠农丨警惕杀伤力巨大的“行军虫”

作者:郑豪        发布日期:2023-12-07     

一、什么是草地贪夜蛾?

草地贪夜蛾,鳞翅目夜蛾科灰翅夜蛾属的昆,于1797年被科学家发现并命名。其英文名称fall armywarm,也被称秋粘草地贪夜蛾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全球十大预警害之一。

草地贪夜蛾是完全变态的昆,一个世代需要经历卵、幼、蛹和成四个态。它们的卵呈圆顶形,通常100~200粒卵堆积成块状,卵块上多覆盖有黄色鳞毛。初产时浅绿或白色,孵化前渐变棕色。

草地贪夜蛾的幼共有六个龄期,体色和体长会随着龄期的变化而变化。幼最明显的特征是头部具有白色或黄色倒“Y”型纹,腹部末节有呈正方形排列的4个黑斑。

草地贪夜蛾的蛹红棕色,有光泽,长度14~18mm,宽度约4.5mm。雄成的典型特征是前翅环形纹黄褐色,顶角有白色块斑,翅基有一黑色斑纹,后翅白色,后缘有一灰色条带。而雌成的典型特征是前翅环形及肾形纹、灰褐色,轮廓线黄褐色,各横线明显,后翅白色,外缘有灰色条带。

草地贪夜蛾幼

草地贪夜蛾雌性成

草地贪夜蛾雄性成

二、何要警惕草地贪夜蛾的危害?

草地贪夜蛾原产自美洲热带和亚热带地区,自2016年起,首次在西非和中非出现,随后在2018年扩散至印度与南亚、东南亚各国。到了2019年1月,草地贪夜蛾传入中国,并迅速在全国范围内扩散。

草地贪夜蛾的成能够在几百米的高空中借助风力进行远距离定向迁飞,每晚能够飞行100千米。在其原产地,幼会取食超过76科、350种植物,尤其偏爱玉米、水稻、棉花、花生、高粱和蔬菜。它们一天之内能啃光一片玉米地,因此被誉“行军”。每头雌蛾一生中可产下约1500颗卵,最高可产2000颗卵。这种“特别能飞、特别能吃、特别能生”的生物学特性使得草地贪夜蛾对农作物的危害性极强。

640 (7).jpg

三、被它危害过的玉米还能否食用?

草地贪夜蛾主要对玉米造成危害。在玉米的苗期,草地贪夜蛾的幼偏好蜷缩在植株的心叶中害。随着叶片的生长,它们一边咀嚼,一边造成叶片参差不齐。

当玉米抽雄时,幼们会聚集在未完全抽出的雄穗上进行害。此时,雄穗由最上面两片叶片包裹,提供了一个较好的隐蔽环境。低龄幼会导致花被害,而高龄幼会直接咬断雄穗的侧枝和主轴。

当雄穗抽出并散粉后,幼失去了隐蔽的环境,会转移到其他部位。当雌穗吐丝后,幼害花丝,咬断部分或全部花丝,并随花丝通道进入穗尖,取食籽粒。它们也可能直接蛀穿苞叶来取食籽粒。

通常,草地贪夜蛾危害过的玉米穗不会被人类食用。虽然草地贪夜蛾并不会直接影响玉米的食用安全性,但其危害可能会导致玉米更容易被霉菌害,进而产生黄曲霉等毒素。

640 (8).jpg

四、如何防控?

目前,国内外已经有很多关于防控草地贪夜蛾的报道。主要的防控方法包括监测预警农业防治、理化诱控、生物防治化学防治

在监测预警方面,主要包括种群监测预警、性信息素诱捕、灯光诱捕和田间调查等方法。其中,性信息素诱捕具有很强的灵敏性,适合在种群发生早期低密度下进行监测工作。而灯光诱捕虽然对草地贪夜蛾的趋光性不够灵敏,但可用于高密度下的种群监测。通过成性诱和灯诱的方法可以对田间种群发生进行短期预测,并指导防控实践。

农业防治方面,主要从栽培管理、作物布局、品种抗性等方面采取措施,以创造一个不利于草地贪夜蛾发生和害的农田生态环境。例如,在玉米周围种植晚播玉米作隔离带,集中诱集草地贪夜蛾产卵并进行诱杀。另外,玉米与大豆间作可以显著降低草地贪夜蛾在玉米上的存活率,从而减轻玉米田草地贪夜蛾的害。

理化诱控方面,可以利用草地贪夜蛾的趋化性和趋光性,应用食物诱捕器、糖醋液、性诱捕器和杀灯等设备诱杀成。每头草地贪夜蛾雌的产卵量大约500~1000粒,因此杀死1头未产卵的成相当于保护了667m2的作物。

生物防控方面,可以采用球孢白僵菌、绿僵菌、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苏云金杆菌等生物制剂早期预防幼。同时,保护利用夜蛾黑卵蜂、螟黄赤眼蜂、蠋蝽等天敌,可以促进可持续治理。

化学防治方面,化学农药是短期内控制草地贪夜蛾暴发害的主要方法和应急手段。在卵孵高峰期至低龄幼扩散前,清晨或傍晚太阳下山后施药,应用乙基多杀菌素、甲维盐、氯苯甲酰胺等药剂防治。需要注意药剂交替、轮换、安全使用,延缓抗药性产生,提高防控效果。

640 (9).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