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鸟翼蝶
中文名:绿鸟翼蝶
拉丁学名:Ornithoptera priamus
又名:东方之珠蝶
分类:昆虫纲→有翅亚纲→鳞翅目→凤蝶科→鸟翼凤蝶属
主要分布:从马六甲到巴布亚新几内亚、所罗门群岛和澳大利亚北部
绿鸟翼蝶是印度尼西亚国蝶,是印度尼西亚的代表蝶种之一。为《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简称《华盛顿公约》或CITES)二级保护物种。
绿鸟翼蝶是鸟翼凤蝶属的典型代表,也是鸟翼凤蝶属中的精品,有十多个亚种。雌雄个体的颜色差异特别大,雄蝶背面有黑和绿色的鲜明图案;前翅的腹面呈黑色,中央为绿松石色,覆以黑色脉纹。后翅为墨绿色,亚外缘有四五个黑点,后翅前缘与前翅后缘交接处有一椭圆形金色斑。雌蝶比雄蝶大。
红鸟翼蝶
中文名:红鸟翼蝶
拉丁学名:Ornithoptera croesus
分类:昆虫纲→有翅亚纲→鳞翅目→凤蝶科→鸟翼凤蝶属
主要分布: 印度尼西亚
红鸟翼蝶为是一种大型蝴蝶。它们只分布在印度尼西亚的摩鹿加群岛。幼虫寄主为多种马兜铃属的植物,主要取食马兜铃属植物的叶,成虫访花,喜滑翔,飞行姿态优美、高贵,且速度较缓慢。红鸟翼蝶为《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简称《华盛顿公约》或CITES)二级保护物种。
雌性红鸟翼蝶较雄蝶大,翅膀也较圆宽阔。雌蝶翅展可达20厘米,前胸呈黑色,腹部黄色,胸部局部有红色的绒毛;前翅呈褐色(某些亚种为白色),有白色不规则斑点,后翅黑褐色(某些亚种为白色),有金色不规则斑点链。雄蝶翅展约17厘米,体长约8厘米。较雌蝶小,前胸黑色,腹部金黄色;前翅呈黑色,上半部分橘红和绿色带,有光泽,后翅边缘黑色,内侧有绒毛,布有大片黄、绿色带,有黑色斑点链和脉纹,背面则是黑色和黄绿色,并布有黑色斑点链和条纹。
成虫在马兜铃(Aristolochia schlecteri)上产卵,因为此植物含有一种有毒物质——马兜铃酸,所以当幼虫孵化出来时,这种不好的气味可以使它们免于成为捕食者的美餐;而孵化出的幼虫会在该种植物上觅食。它们最初会吃嫩叶,在结蛹前会吃蔓藤,同时取食尖叶马兜铃、夹叶马兜铃、贯叶马兜铃、尾叶马兜铃、西藏马兜铃、印度马兜铃、大叶马兜铃、前脉马兜铃、狭叶马兜铃、他加禄马兜铃,由于这些植物的叶子及茎上有毒,所以幼虫吃后会把产生的毒素聚集在体内,以免脊索动物掠食。成虫会飞至花朵上吸食花蜜。
红鸟翼蝶生活在茂密的热带雨林中,在早晨及黄昏十分活跃,并会在花间觅食。雄蝶极具地盘性,它们会赶走敌人。主要的食物是花蜜,幼虫则吃马兜铃。这类蝴蝶一般飞得很高,喜滑翔。当觅食或产卵时会降下到地面上几米高。它们的掠食者包括大木林蛛及一些细小的鸟类。
欧比鸟翼蝶
中文名:欧比鸟翼蝶
拉丁学名:Ornithoptera aesacus
分类:昆虫纲→有翅亚纲→鳞翅目→凤蝶科→鸟翼凤蝶属
主要分布: 印度尼西亚欧比岛
欧比鸟翼蝶是一种非常珍贵的蝴蝶,比世界上最美丽的蝴蝶——光明女神闪蝶更是珍贵若干倍,它只分布在印度尼西亚的欧比岛上。市场上流通较少,是蝴蝶收藏家梦寐以求的珍贵品种。为《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简称《华盛顿公约》或CITES)二级保护物种。
雄蝶前翅黑色区域占到整个的4/5,且翅外缘黑色不明显,后翅无黄斑或靠近基部有1黄斑。后翅中室黑色,且后翅外缘处有黑色三角斑纹,这一点也是基于与绿鸟亲缘关系很近的一个证明(原先曾作为绿鸟翼蝶一个亚种)。雄蝶反面后翅无黄斑或不明显。R4-M1之间有黑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