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科普教育» 科普之窗

二十四节气丨夏至

作者:张亚宁        发布日期:2023-06-21     

,是二十四节气的第10个节气,和冬一样,属于中国民间重要的节日。古时称“夏节”、“夏节”。是一年里太阳最偏北的一天,是太阳北行的极致。这天过后它将走“回头路”,阳光直射点开始从北回归线向南移动,北半球白昼将会逐日减短同时,夏到来后,夜空星象也逐渐变成夏季星空。

640 (10).jpg

.候现象



元代文人吴澄编著《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夏三候为:

一候鹿角解:意思是鹿的角朝前生,所以属阳,并且认为夏日阴气生而阳气始衰,所以阳性的鹿角便开始脱落,而糜因属阴,所以在冬日角才脱落。


二候蝉始鸣:意思是雄性的知在夏后因感阴气之生便鼓翼而鸣。

三候半夏生:意思是半夏是一种喜阴的药草,因在仲夏的沼泽地或水田中出生所以得名,由此可见,在炎热的仲夏,一些喜阴的生开始出现,而阳性的生却开始衰退


.对流天气


对流天气

以后地面受热强烈,空气对流旺盛,午后傍晚常易形成雷阵雨。这种热雷雨骤来去,降雨范围小。对流天气带来的强降水,不像诗中描写的那么美丽,常常带来局地灾害。

暴雨天气

多数情况,“夏”期间,正值长江中下游、江淮流域梅雨,频频出现暴雨天气,容易形成洪涝灾害,甚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威胁,应注意加强防汛工作。

高温天气

过后,虽然太阳直射点开始从北回归线逐渐向南移动,北半球白昼开始逐渐变短,对于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也开始逐日降低,但由于太阳辐射到地面的热量仍比地面向空中散发的多,故在以后的一段时间内,气温将继续升高,因此有“夏不过不热”的说法。


.传统习俗




祭神

是“四时八节”之一,民间自古以来有在此时庆祝丰收、祭祖先之俗,以祈求消灾年丰。古代农耕社会的人们在安居乐业之余择日拜神祭祖便有各种定期节日,拜神祭祖丰盛祭贡品发展出节日宴饮活动,也渐渐形成一些约定俗成的庆祝方式,即所谓节庆民俗。

消夏避

日,妇女们即互相赠送折扇、脂粉等什。《酉阳杂俎•礼异》:“夏日,进扇及粉脂囊,皆有辞。”“扇”,借以生风;“粉脂”,以之涂抹,散体热所生浊气,防生痱子。

南北要吃面

自古以来,中国一些地方有“冬饺子夏面”的说法,夏吃面是很多地区的重要习俗。因夏新麦已经登场,所以夏吃面也有尝新的意思。

.养生



夏季阳气盛于外。夏过后,阳极阴生,阴气居于内,所以,在夏后,饮食要以清泄暑热、增进食欲为目的,因此要多吃苦味食,宜清补。《吕氏春秋·尽数篇》指出:“凡食无强厚味,无以烈味重酒。”唐朝的孙思邈提倡人们“常宜轻清甜淡之,大小麦曲,粳米为佳”,又说:“善养生者常须少食肉,多食饭”。在强调饮食清补的同时,勿过咸、过甜,宜多吃具有祛暑益气、生津止渴的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