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2020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统计,我国已发现660多种外来入侵物种,其中71种已对自然生态系统造成或具有潜在威胁并被列入《中国外来入侵物种名单》,每年对我国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到200亿元。其中,入侵我国的外来昆虫超过160种,松材线虫、松突圆蚧、湿地松粉蚧、红脂大小蠹、日本松干蚧等虫害造成的损失为132亿元;美国白蛾等阔叶虫害造成的损失为7.4亿元,今天小编为大家介绍美国大蠊。
一、形态特征
体大型,雄虫体长约27-32mm,雌虫体长约28-32mm。赤褐色,头顶及复眼间黑褐色。复眼间距雄虫狭雌虫宽,单眼明显淡黄。
前胸背板略作梯形,后缘缓弧形,雄虫约6mmx9.5mm(长×宽),雌虫约7mmx9.4mm;颜色淡黄,中部有一赤褐以至黑褐大斑,其后缘中央向后延伸呈小尾状,其前缘有淡黄T形小斑,背板后缘与大斑同色;雄虫在大斑之后、背板后缘中部之前,有左右二浅斜沟,但雌虫不明显。雄虫前翅长约26-32mm,雌虫前翅长约20-27mm。
二、生物学特性
美洲大蠊繁殖能力强,无雄虫时,雌虫能进行无性繁殖,一对成虫一年内可繁殖几十万只;美洲大蠊食性复杂,咬食书籍和衣物,特别偏爱糖、淀粉等有机物质;美洲大蠊喜欢阴暗潮湿、温暖的环境,对外界环境的适应力也强,成虫在没有食物的情况下可以存活2~3个月,在断绝水源的情况下也能存活1个月。
三、地理分布
美洲大蠊在中国各省市广泛分布。主要分布在北京、河北、辽宁、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福建、江西、山东、湖北、广东、广西,海南、四川、贵州、云南、台湾等地。
四、入侵历史及危害
原产于非洲北部,可能是在贩卖黑人时期由非洲带入美洲。
美洲大蠊的排泄物和蜕落的表皮带有过敏原,可以引发皮疹、哮喘等病症;美洲大蠊还能携带多种致病菌,如痢疾杆茵、绿脓杆菌、变形杆菌、沙门杆菌、伤寒杆菌和寄生虫卵,是家禽及人类许多传染性疾病的重要传播媒介。
五、防治方法
保持室内隐蔽场所的清洁卫生。可采用 0.2%的氯菊酯对美洲蠊直接喷洒,有 100%的致死效果;或喷洒氯氰菊脂+有机磷、氯菊酯+氯氰菊酯、溴氰菊酯+增效磷等防除美洲大蠊。也可采用人工合成的美洲大蠊性信息素作为引诱剂及病毒制剂等进行防治。目前,也有利用蜚蠊啮小蜂寄生美洲大蠊的卵,天然寄生率超过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