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科普教育» 科普之窗

外来生物入侵丨悬铃木方翅网蝽

作者:郑豪        发布日期:2023-03-02     

根据《2020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统计,我国已发现660多种外来入侵物种,其中71种已对自然生态系统造成或具有潜在威胁并被列入《中国外来入侵物种名单》,每年对我国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到200亿元。其中,入侵我国的外来昆虫超过160种,松材线虫、松突圆蚧、湿地松粉蚧、红脂大小蠹、日本松干蚧等虫害造成的损失为132亿元;美国白蛾等阔叶虫害造成的损失为7.4亿元,今天小编为大家介绍悬铃木方翅网蝽

640 (27).jpg

一、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3.2-3.7mm,乳白色,头顶和体腹面黑褐色;头发达,盔状,头突出部分的网格比侧板的略大,从侧面看,头的高度较中纵脊稍高,在两翅基部隆起处的后方有褐色斑。头、侧背板、中纵脊和前翅表面的网肋上密生小刺,侧背板和前翅外缘的刺列十分明显;前翅显著超过腹部末端,其前缘基部强烈上卷并突然外突,亚基部呈直角状外突,使得前翅近长方形,腿节不加粗;足和触角浅黄色;后胸臭腺孔缘小且远离侧板外缘。

卵:长椭圆形,乳白色,顶部有椭圆形褐色卵盖。

若虫:共5龄。1龄若虫体无明显刺突;2龄若虫中胸小盾片具不明显刺突;3龄若虫前翅翅芽初现,中胸小盾片2刺突明显;4龄若虫前翅翅芽伸至第1腹节前缘,前胸背板具 2明显刺突;末龄若虫前翅翅芽伸至第4腹节前缘,前胸背板出现头和中纵脊,头部具刺突5枚,头前缘处有刺突2对,后缘有1对3叉刺突,前胸背板侧缘后端具单刺1枚,中胸小盾片有1对单刺突,腹部背面中央纵列4枚单刺,两侧各具6枚双叉刺突。

640 (28).jpg

二、生物学特性

一年发生2~3代,成虫越冬。越冬时成虫群集于树皮裂口下、房屋墙壁缝隙内或落叶绿篱上。成虫具有较强的耐寒性,可以抵御-23.3C的低温。单雌产卵 100-350 粒。若虫通常沿叶脉群集,低龄若虫龄行动缓慢且仅在孵化时的叶片上吸汁,高龄若虫则可转移至其他叶片生活。温暖干燥的天气利于其发生和危害。

640 (29).jpg

三、地理分布

原产北美的中东部,主要分布:美国、加拿大、法国、匈牙利、西班牙、奥地利、瑞士、捷克、保加利亚、希腊、俄罗斯、智利、韩国、日本。

640 (30).jpg

四、入侵历史及危害

自1960年从北美传入欧洲,1990年传入南美洲智利,1996年传入韩国,2001 年传入日本,2006 年传入澳大利亚的新南威尔士。悬铃木方翅网蝽具有传播速度快、危害严重等特点,而悬铃木是我国常见树木,对我国具有潜在危害。我国于 2006 年在湖北武汉首次发现,现已在上海、浙江、江苏、重庆、四川、湖北、贵阳、河南、山东等地发现,并呈暴发态势。

悬铃木方翅网蝽刺吸叶片汁液直接危害。通常于悬铃木树冠底层叶片背面吸食汁液,最初造成黄白色斑点和叶片失绿,严重时叶片由叶脉开始干枯至整叶萎黄、青黑及坏死,从而造成树木提前落叶、树木生长中断、树热衰弱至死亡。同时可携带悬铃木叶枯病菌和甘薯长喙壳菌,而这2种病原菌能降低悬铃木树势并导致其死亡。

640 (31).jpg

五、防治方法

限制从悬铃木方翅网蝽的疫区引种调入移植悬铃木属植物,对来自非疫区的悬铃木属的苗木、大树等也要进行检查,一旦发现疫情,立即处理。早春时期在悬铃木方翅网蝽卵孵化高峰时用高压水枪驱逐若虫。许多药剂都有很好的防治效果,但特别需要注意环境污染和人畜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