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4日下午,中国昆虫学在昆明动物博物馆举办中国昆虫学会首届科普大讲堂,邀请到在科技创新领域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康乐院士、张克勤院士开讲。宋宝安院士签名给现场每位学生赠了科普著作。中国昆虫学会戈峰理事长、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所长乔格侠研究员、云南省科技厅副厅长宋光兴以及昆明市科协、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高原林业研究所、云南省昆虫学会等20多位专家出席了科普大讲堂,中国昆虫学会科普专委会主任、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览园副主任魏永平主持开幕式,中科院昆明动物所赖仞研究员主持大讲堂。
来自云南大学附属中学、附属小学,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小学,昆明理工大学附属小学200多名学生现场聆听了科普报告。科普大讲堂采用图片直播,在线浏览量超过12.6万。
中国科学院院士、昆虫学家康乐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院士,植物病理学家张克勤教授
中国昆虫学会戈峰理事长
中科院动物所所长乔格侠研究员
两位院士和专家与参加科普大讲堂的领导合影
本次科普大讲堂邀请了三位院士,他们上午在中国昆虫学会2023年学术年会上刚做完学术报告,下午就来到昆明动物博物馆,给同学们做科普报告。在大讲堂开幕式上,宋宝安院士由于临时有事,委托杨光富教授将自己签名的科普著作《话说农药:天使还是魔鬼?》,送给现场的每位观众,两名学生代表上台接收了捐赠仪式。这部科普巨著分5个部分,精选了81个问题,以问答形式,通俗易懂地对人们身边与农药相关的知识和热点话题进行解答,消除人们对农药的误解和偏见,塑造社会大众对农药的科学认知。科普大讲堂由二位院士和一位教授给同学们带来一场科普盛宴。
宋宝安院士和杨光富教授签名赠书
杨光富教授代宋宝安院士向两位学生代表捐赠科普图书
康乐院士科普报告的题目是“昆虫体色变化的奥秘”,他结合自己的最新研究成果,深入浅出的解读了最重要的农业害虫飞蝗体色的变化契合物理学三原色规则。解读了蝗虫是如何通过改变身体颜色来适应不同环境的,蝗虫体内的“调色板效应”机制,即群居型黑色的体色并不是黑色素形成的,而是一种携红色素的蛋白形成复合体,群居型的黑色体色是在散居型绿色基础上,增加红色形成的。蝗虫从绿色变成黑色是种群密度依赖的适应性反映。群居黑色背板/棕色腹面呈现警戒色,既可以使同种相互识别形成庞大的种群,又可以对天敌发出警戒信号抵御捕食。这两种体色可以在野外根据密度变化实现互变。这种灵活的体色变化对蝗虫的生存具有重要意义。
康乐院士:昆虫体色变化的奥秘
杨光富教授:话说农药
张克勤院士:线虫与真菌的战争
康乐院士在解答学生提问
康乐院士在解答学生提问
杨光富教授在解答学生的问题
张克勤院士在现场回答同学们的提问
昆明动物馆报告厅座无虚席
小学生踊跃提问
康乐院士在动物馆昆虫展厅给学生们讲解蝗虫
张克勤院士在动物进化展厅给学生们讲解
张克勤院士在博物馆现场耐心解答学生提问
康乐院士和张克勤院士与部分学生合影
本次活动是由中国昆虫学会、中国昆虫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主办,云南省昆虫学会、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高原林业研究所协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