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公开课

       发布日期:2025-09-02

《跟着节气学劳动:博览园二十四节气科普实践课》是一门深度融合传统文化、科普教育与劳动实践的特色课程。课程遵循节气时序,为参与者提供贯穿全年的沉浸式体验。依托园区丰富的农业资源、自然景观与专业科普力量,该活动将传统节气文化与劳动实践有机结合,自推出以来已成功举办九期,广受公众欢迎。

每期课程紧密围绕对应节气的文化内涵与自然特征,设计独具特色的实践内容。惊蛰时节,“惊蛰农耕绘,自然共成长”带领大家探索物候变化,用黏土创作场景画,识别五谷、制作五谷画,并体验传统农具操作,理解农耕与节气的联系;春分活动中,“探春分之韵:扎鸢寄情,采蔬知味”通过手制风筝、采摘春蔬,体会昼夜平衡的自然规律与春日情感;谷雨课程“古雨润万物,丹青绘自然”以绘画抒写春雨滋润、万物生长的农耕意蕴;立夏“泥塑立夏韵,蝶舞蚕语间”借助泥塑创作和蚕桑文化体验,感受入夏的生机;小满“小满时节话农事,古法榨油探农韵”聚焦农事,引导参与者体验油菜收割、脱粒与古法榨油全过程,领略传统农艺智慧;芒种“从田间到碗中:小麦的蜕变与疙瘩汤的温暖魔法”追踪小麦从收获到制成食物的历程,在烹饪中体会劳动的温度;夏至“造云雾、追日影、串菩提,探索夏至奥秘”通过实验与手工,揭示夏至日的自然现象;小暑“识五谷、辨野草、查虫情,解锁田野生存密码”则带领大家深入田间,掌握实用农业与生态知识。

该课程充分发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览园的科研与资源优势,将节气文化、农业知识与自然科学融入实践环节。参与者在动手实践中深化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提升科学素养,增强文化自信。活动有效激发了公众尤其是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弘扬科学精神,为提升全民科学素质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