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展推介

典籍载农・文明永续——中国农业古籍研究成就展

       发布日期:2025-08-01     浏览次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农耕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中国古代农业典籍是中华农耕文明的智慧结晶,既体现中华民族独特的生存智慧,也为人类文明作出原创性贡献。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林博物院(博览园)与中国农业历史文化研究所联合举办“典籍载农・文明永续——中国农业古籍研究成就展”在中国农业历史博物馆临展厅举办。展出了我校收藏的部分线装古籍以及八十多年来在中国农业古籍研究与古农学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本次展览从8月1日开展以来,吸引了大批观众前来参观。为广大师生及社会公众搭建起触摸农业历史、感悟农耕文明的平台。


展览通过三部分系统展现农史研究的传承与发展。

第一部分介绍了我校馆藏的农业古籍与中国农业历史文化研究所的发展历程,展出了《农政全书》等线装古籍。我校馆藏古农书涵盖各时期综合性大型农书与大量地区性、专业性农书,据统计我国古代农书541种,现存世约300多种,我馆收藏的古农书达280余种,如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有版本9种,元《农桑辑要》有版本7种,明徐光启《农政全书》有版本8种。其他地区性、专业性农书更是种类众多,成为国内四大农业历史文献收藏中心之一。其中被誉为“中国古代农业百科全书”的《齐民要术》,本次展出是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渐西村舍刻本。通过农业古籍展示,让观众近距离感受中国农业历史文化的厚重。


中国农业历史文化研究所(以下简称农史所),它的前身是1952年由著名农业史学家辛树帜、石声汉、夏纬瑛教授发起成立的西北农学院古农学研究小组;1956年,经农业部批准,成立西北农学院古农学研究室。1999年,与原西北林学院林业史研究室合并,更名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农业历史文化研究所。农史所曾积数十年、数代人的努力,校注出版了历代大型骨干农书《齐民要术》《农政全书》《授时通考》等著作,其中《中国农学遗产要略》《西北农牧史》《秦农业历史研究》《中国农业通史·战国秦汉卷》《中国农业通史(图文版)》等均在本次展览之列。近年来,承担了包括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出版基金规划项目等在内的各类科研项目数十项,在《历史研究》、《人民日报》等发表学术论文数百篇,出版专著十余部,曾荣获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陕西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四项。农史所围绕农业史、科技考古与文化遗产、灾害与生态环境史、农业历史与社会变迁等方向深入研究,努力建成国内外知名的农业历史文化研究基地。



第二部分“学弘先稷”为老一辈农史学家所取得的成就。详细介绍了辛树帜、石声汉、樊志民等13位老一辈古农学教授的重要贡献。其中辛树帜先生是我国著名教育学家、生物学家、农业史学家,他的一生致力于中国古代农业遗产的整理研究,曾系统地提出整理古农书的建议,倡导建立了西北农学院古农学研究室。著有《中国果树历史的研究》《易传分析》、《禹贡新解》《中国水土保持历史的研究》等。



石声汉先生是我国的著名的植物生理学家与古农学家,曾编制《中国农书系统图》《中国古代重要农书内容的演进表》,系统反映中国古代农业典籍和农书内容的源流演变,以《齐民要术今释》《四民月令校注》等15部专著构建起中国古农学研究现代体系,荣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他用毕生心血诠释了古农史研究服务现代农业的价值,也成为本次展览连接历史与当下的鲜活注脚。展出有《齐民要术》校注手稿原件。



农史馆馆长樊志民教授长期专注于农史研究,在农业历史等领域成果丰硕,发表众多学术论文,著有《秦农业历史研究》等多部著作,樊志民应邀参加中央电视台《开讲啦》为大家讲述了中国的农业文明历史,解锁中华文明的密码。



第三部分“青年才隽”主要介绍了农史所以朱宏斌、杨乙丹为代表的12位新一代农史研究学者在人类文明史、农业经济史、断代农业史、中国古代农业文化、古代政治制度史及乡村治理、农业考古学理论等多领域全方位创新性开展农史研究取得的丰硕成果。朱宏斌教授,先后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陕西省社科基金项目等10余项。获陕西省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陕西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二等奖1次等。出版《和而不同:历史时期域外农业科技的引进及其本土化》等著作,主编《秦岭生态文明教育》《中华农业文明史》等省级规划教材。杨乙丹教授,现任中国农业历史文化研究所所长、农业部传统农业遗产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国农业历史博物馆副馆长,兼任中国农业历史学会常务理事等职。主要杨教授专注于农业经济史、荒政史、农业文化遗产等学术领域研究。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项。出版《中国古代灾荒赈贷制度研究》《向以色列学习现代农业》等著作。



本次展览将持续到9月10日,2025新生入学季将至,为新生以及社会公众提供了解我国农业历史发展的平台,正如农史专家樊志民教授说:“当今社会,你可以不知农,可以不事农,但不可以轻农”。让我们在古籍农典中探寻农史文明根脉,在传承中续写农业永续发展新篇章。